湘西民族中医院座落在湖南省西部边陲新兴城市吉首市。医院创建于1986年,医院的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吉首镇联合诊所,1958年改为吉首县中医院,1969年下放,改为吉首镇中医院,1982年恢复市中医院,1984年更名为吉首市民族中医院。1986年8月将吉首市民族中医院划归州管,机构名称为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。”;同年又将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并入新成立的州民族中医院。经过17年的艰苦创业,医院现已发展为基础设施完善,医疗设备先进,技术力量雄厚,管理体系科学,集中医、西医、民族医于一体,融医疗、预防、康复、科研、教学于一身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,是湘、鄂、渝、黔四省边区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之一。医院设两个医疗区和一个民族医药研究所,挂靠有湖南省中西结合学会少数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、湖南省民族医药研究会两个省级学术团体和一个地区级学术团体(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学会)。医院占地面积20亩,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,固定资产1800余万元,其中医疗设备总值800余万元;医院现有职工252人,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0人,主治(主管)级卫技人员80人;医院编制床位216张,年门诊量10万余人次,年收治住院病人3000余人次。湘西民族中医院设有急诊科、内科、儿科、外科、骨伤科、妇产科、五官科、口腔科、肛肠科、针灸推拿科、美容科、民族医药科、皮肤性病专科、结肠炎病专科、麻醉科、手术室等十多个临床科室及CT室、放射科、功能检查科、检验科、病理科、药剂科等医技科室。湘西民族中医院拥有美国GE1600C全身CT、意大利原装“百胜”彩超、日本奥林巴斯内窥镜、法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、进口黑白B超、彩色经颅多普勒、体外碎石机、血流变仪、自动尿液分析仪、酶标仪、500mAX光机、C字臂X光机、麻醉机、心电监护仪、电子阴道镜等现代化医疗设备110多台(件)。为加强科室管理,提高工作效率,医院于2001年底安装并启用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。湘西民族中医院坚持走中医特色的发展之路,中医、民族医特色明显,开设的民族医科、骨伤科、肛肠科、针灸推拿科是医院的重点特色专科,其中骨伤科、针灸推拿科是州级重点专科,急诊科是全省重点急诊科达标建设单位之一,土家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专病被列为200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民族医药重点专病建设项目。民族药制剂“龟龙丸”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、“水桃十味汤”加减治疗重症肝炎、“三金化石汤”治疗结石病,效果显著;采用针灸、推拿、理疗综合疗法和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、腰椎疾病,疗效明显。湘西民族中医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,特别在民族医药的“发掘、整理、继承、提高”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。建院来,共获科技进步奖9项,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,厅级及州级成果奖5项;研究生产出中药和民族药制剂 10 多种,其中“木瓜舒肝冲剂”获国家批准文号;出版科研专著四部,合作出版著作二部,其中《土家族医药学》填补了国内空白;发表和交流论文400余篇,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,各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300余篇。湘西民族中医院坚持“团结、拼搏、创新、发展”的办院思想和“外树形象,内练硬功,突出特色、全面发展”的办院思路,全面贯彻“科教兴院、质量建院、勤俭办院、依法治院”的建院方针,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,把“一切为了病人,为了病人一切,为了一切病人”落实到医院管理的全过程,开展全方位优质服务。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,医院大胆改革、勇于创新,有力推动了医院两个文明建设,先后多次被省、州有关部门评为“省文明卫生单位”、“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”、“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进单位”、“州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”、州级园林式绿化单位。